日本是资源缺乏的国家,因此特别重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。在20世纪80年代初,日本就在全国推行了“雨水渗透计划”,即:从理论研究到应用开发、从原材料品质到设计方法、从施工工艺到设备选型、从技术规范到法律法规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。日本混凝土协会在1994—1995年设立了“生态混凝土研究委员会”,以多孔混凝土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,且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广应用。目前,日本国内各种车用道路(包括高速公路)、步行道、各种广场和体育设施场地、公园和公共绿地等都广泛采用了透水混凝土。从2001年至今,凡是新的市政建设和改造翻修项目全都应用了透水工程材料。
国外发展状况
本世纪初,我国相继开展透水混凝土的应用。杭州市除运河治污工程外,从2005年开始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大规模推广使用透水工程材料。据不完全统计,至2007年杭州市铺设透水混凝土面积达30万m2。北京市仅在奥运场馆建设中铺装透水工程材料达10多万m2。在奥运公园水环境设计思路的讨论会上,一位专家提出,奥运公园最重要的设计之一,应是让地面具有很好的雨水回渗功能。上海在新建改建公园中积极推广透水材料铺装,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工程、特奥会训练基地建设大量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。建设部也在大力推广透水混凝土材料,这标志着城市建设逐步走出硬化的误区,向人们展示一种全新的,具有环境、生态、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地面铺设。
透水混凝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
(1)透水性混凝土虽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,但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所下降。
(2)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,透水性混凝土的透水、排水性能会逐渐下降。
(3)透水性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比普通混凝土要差。
(4)现阶段透水性混凝土造价略高于普通混凝土。
(5)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透水性混凝土的设计规范、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,这为透水性混凝土的制造和施工监督带来不利影响。
解决问题措施的建议
(1)对透水混凝土材料的微观及宏观结构进行系统研究,进一步解释其使用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,以提高透水混凝土抗压,抗折强度及耐久性。
(2)分析透水混凝土透水功能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,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分析其可行性。 (3)对透水混凝土在透气、透水、吸声降噪、净化水体等方面的生态环保指标进行现场试验研究,以拓展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。
(4)制定有关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、施工、养护、管理等方面的国家级规范标准.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。


